“身边有人得了登革热,我该怎么办?”

“身边有人得了登革热,我该怎么办?”

02

登革热的感染症状

通常在感染后5-8天出现症状,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感染登革热的最佳方法。感染症状可能有:

热:突发高烧(40°C),可伴畏寒。

痛:感到头剧痛、后眼窝痛、肌肉和关节痛,全身乏力。

红: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。

疹: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。

其他:恶心、呕吐。

热:突发高烧(40°C),可伴畏寒。

痛:感到头剧痛、后眼窝痛、肌肉和关节痛,全身乏力。

红: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。

疹: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。

其他:恶心、呕吐。

第二次感染的人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较大,重症登革热症状通常在退烧后出现,症状如下:

严重腹痛

持续呕吐

呼吸急促

牙龈或鼻孔出血,呕吐物带血或便血

疲劳,烦躁,非常口渴

皮肤苍白和冰冷,感觉虚弱

严重腹痛

持续呕吐

呼吸急促

牙龈或鼻孔出血,呕吐物带血或便血

疲劳,烦躁,非常口渴

皮肤苍白和冰冷,感觉虚弱

以上症状都是重症登革热的信号,需要及时就医!大多数登革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,即使有症状,也会在1-2周内好转。极少数情况下,登革热可以很严重并导致死亡。

03

登革热的传播途径

登革热不会“人传人”。

病毒主要通过已感染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叮咬传播给人类,我省暂未发现埃及伊蚊,主要以白纹伊蚊为主。

白纹伊蚊在早晨和近黄昏活动特别频繁,仿佛与我们一起“上下班”,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,如缸、罐、坛的内壁,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,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、桌椅和床下、悬挂的衣服上等。

蚊子吸食登革热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后,在肠内复制,然后扩散到包括唾液腺在内的次生组织。蚊子感染后,余生均可传播病毒。

04

登革热的诊断与治疗

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性治疗方法,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。

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控制疼痛,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,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。

典型登革热致死率低于1%,但如果不及时治疗,拖成重症,致死率超过20%。

所以,无论病情轻重,及时就医!及时就医!及时就医!就是最好的应对方法。

05

如何预防登革热?

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在白天很活跃,可通过以下方式保护自己免受蚊虫叮咬,降低感染登革热的风险:

尽量选择浅色衣物,在蚊虫活跃地区尽可能穿浅色长袖长裤

尽量选择浅色衣物,在蚊虫活跃地区尽可能穿浅色长袖长裤

安装窗纱,白天睡觉时使用蚊帐,最好是使用喷有驱虫剂的蚊帐。

安装窗纱,白天睡觉时使用蚊帐,最好是使用喷有驱虫剂的蚊帐。

使用驱蚊剂(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或IR3535)、蚊香和喷雾驱蚊器等。

使用驱蚊剂(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或IR3535)、蚊香和喷雾驱蚊器等。

及时清理家中积水。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(每星期至少1次);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;及时清理空调、饮水机托盘等积水;用过的容器,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。

及时清理家中积水。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(每星期至少1次);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;及时清理空调、饮水机托盘等积水;用过的容器,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或倒置于防雨场所。

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,需要及时就诊。

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,需要及时就诊。

06

感染了登革热该怎么办?

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,也不用过于惊慌。

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,经及时治疗后,基本可以康复,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,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。登革热患者,请注意以下几点:

注意休息。

使用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处理疼痛,避免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(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)。

居家或住院治疗时,做好防蚊隔离,包括使用蚊帐和纱门纱窗、穿长袖衣裤、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,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。

注意休息。

使用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处理疼痛,避免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(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)。

居家或住院治疗时,做好防蚊隔离,包括使用蚊帐和纱门纱窗、穿长袖衣裤、喷洒蚊虫驱避剂等措施,减少不必要外出活动。

如发现有任何严重症状,请尽快联系医生!

来源:“福建疾控” 微信公众号

一校:罗沛甜

二校:英若娴

三校:李秀莺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